进入亳州古城后,车上的人们顿时活跃起来。有引经据典话说亳州史诗的,有抱着手机查美食的,我依然一脸沉稳手把方向盘在古城巷子里面寻找出路。
亳州位于安徽西北部,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南市为邻。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中草药集散地,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而且一年一度的“药交会”更是享誉全国。
我们今天要去的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重建大关帝庙碑记》称:亳州北关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原名歌台,是一座演戏的舞台,是祭祀山西名人关羽的庙祠,也是明清时山西、陕西的药商在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地,因此称“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面积达3163平方米。因这里主奉关帝,又称“大关帝庙”;因戏楼遍布戏文,彩绘鲜丽,俗称花戏楼。花戏楼以其表现数十出戏文、掌故的砖雕、木雕、彩绘闻名于世。花戏楼是山陕两地的药商在亳州聚会的场所。明清之际,晋商富甲天下,以药闻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晋商的足迹。有趣的是,山陕两地崇敬关羽,所建会馆也被用来作为祭祀关帝的家庙,而亳州则是三国故地,曹操的家乡。千年未解的恩怨,在一座戏台上继续着,而生活富足的药商,也在故乡与异地、梦想与现实、信仰与欲望的冲突中寻求着一种奇妙的平衡。
最初来到亳州的这群药商有着怎样的遭际,已经无从考证,总之,经历了商场的生死搏杀,尝尽了人生的酸苦冷暖,看透了世间的变幻无常,他们成功了。虽然在过去,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是凭借手中优厚的资本,他们同样也能交接官场,混迹士林,周旋于上流社会。日子可以不疾不徐的轻缓,世事可以不卑不亢地周旋,也许就在一场盛大的午宴之上,觥筹交错之时,或者在携眷夜游,静思以往之际,某位药商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当初离乡时亲人凄婉的歌声和眼含的泪光,不觉萌发了一个念头:要修一座会馆,一则祭祀神灵,二则娱乐亲朋,三则也为那些同样背井离乡来到异地的同乡们提供一个安身之所。于是,他召集同伴,宣布了自己的想法。结果一拍即合,大家纷纷慷概解囊。若干年后,一座接纳寒士的会馆和一座美轮美奂的戏楼,从梦想变成现实,落户亳州。
花戏楼出来过灵津渡大桥,去吃了当地有名的十大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