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摩梭人的旅行人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

潢川皮影戏

$
0
0



 

    潢川皮影戏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到潢川不看看皮影多少有点遗憾。刘志千老师家院子比较大,看上去干净整洁。我们今天是慕名而来,来看看这位潢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申遗大师。刘大师周围有一群喜欢玩皮影的伙计,电话一拨不一会儿哥几个就凑在了大师家的院子里。在这里现场给我们介绍演示了潢川皮影的制作方法,

    潢川皮影戏也叫“影子戏”、“皮娃子戏”、“皮摔”。深受潢川人民喜爱,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源起汉武帝时期,元代后流传到南亚、波斯、埃及、土耳其及欧美。

    皮影戏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因汉武帝一爱妃李氏去逝,武帝忧闷成疾。有一姓杨的太监为讨好皇上,用驴皮制成女子形状的皮影,经过彩画装饰后形像酷似李妃模样。尔后启奏皇上,晚上可与李娘娘相见。武帝信以为真,准奏。晚上杨太监一切备齐,用蜡烛照射投影,武帝泪眼朦胧,一看真酷似爱妃,万分惊喜,当场赏赐了太监。并颁旨,娘娘金面他人不可随意观望,再用白沙绫罩面,在宫内依娘娘的身份排演歌舞只供皇上大臣观赏。所以皮影又称“驴皮影”。因受皇封御赐,只准宫内演出,因此也叫“宫庭戏”,又叫“娘娘戏”。

    潢川皮影戏由5至8人组成一个演出团体,俗称“一担箱”,在一块白布幕帐后围成一块四方形进行演出。用灯光照射牛皮制作的人物侧面剪影来表演故事,是汇音乐、绘画、雕刻、戏曲、表演等艺术为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戏曲栩栩如生的皮影戏人物造型形式。一人司鼓,一人敲击大锣和手镲,一人击奏小堂锣,此3人组成乐队进行伴奏,二三人在白布幕帐后,把皮影贴在幕帐上表演兼说唱,靠灯光照射,使观众在幕帐的另一面看到人物表演。操纵皮影,依靠缀在皮影双手及后肩上的三根水竹棍来完成。俗话说:“皮影戏好唱,三根棍难戳。”武打时,靠惊堂木、跺脚来增加气氛。因此,潢川境内又流行这样一句歇后语:“唱皮影戏的跺脚--假打。

    潢川皮影戏的唱腔,属江淮调,有古“弋阳腔”的特点:一人独唱,众人帮腔;打击乐伴奏,声腔高亢悠扬、激越嘹亮。唱腔以角色分定,即:旦角、须生、老旦、丑、生、净6种角色,唱腔以徵调式为主,其次是羽调式。音乐系五声音阶,板腔体音乐,一板一眼,2/4节奏,中速进行。除角色的基本唱腔《四句牌子》外,还有些无板无眼类唱腔辅助,又借鉴了花篮戏的某些唱腔加以补充。

    潢川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人,影人是由多片牛皮(或驴皮)连缀而成,分身(上身、下身和腿)、帽和头三部分,如一男武身大甲,则需12片影片组成。把头像片插入头帽片里,再连接身片,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其数量比例是“一头配三帽,三头护一身”。一担箱至少需身片50副、头片80副、帽片150副方可够用。

皮影戏艺人在后台操作演出由于皮影戏的演员少,又是“活口戏”,所以,皮影艺人要一专多能,技艺全面,至少要七方面俱全:一是记戏;二是编词;三是唱腔;四是敲打;五是打矸子;六是装修皮影;七是搭台点灯,缺一不可。初学入门的艺人,以“沙发零丁沙零丁,么事零丁么零丁”模拟唱腔学唱,如同唱曲剧用“申皇申,申江中,一字申江”摹板一样。

潢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申遗大师:陈志忠、刘志千、张保荣、刘建伟、罗兵。

搜索潢川皮影戏,看到各大网站上转的偷的我拍的潢川皮影戏的照片,感觉也是一种欣慰,觉得传播也是传承的一部分。

 

 

感谢教育厅张荣菊老师引荐!感谢潢川文化局、摄影家协会同人陪同观看!

 

                                     

                                20160513于郑州百佛堂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