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关是福建通向江西的茶路驿站,这里山峦跌宕起伏,竹林茂密,自然环境独特,正是名茶正山小种红茶的产地。
应董博士桐木关的朋友小pan之约去武夷山喝茶,既然到了桐木关,难免去要茶山走走。在小pan和雷老虎的陪同下,除了看到桐木关隘,还了解到制茶程序。当小pan说要带我们去“青楼”看看时,我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我还真没去过“青楼”。
制茶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青几个主要流程,原来当地人是把制茶场所称为“青楼”。此“青楼”并不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青楼”。虽然有些失落,让我与文化遗产失之交臂,看看制茶也是我们来武夷山桐木关主要由头。
武夷山看到的制茶工艺是日光萎凋,天热晒得厉害,非常辛苦。我们到来时已经过了制茶季节,“青楼”已经人去楼空。青楼最底层燃烧着木材,透过层层隔板加热进行烟熏萎凋,把青叶水分去除。想象中室内本已闷热无比,再加上脚底的逼人热气,这滋味恐怕只有热锅上的蚂蚁才知道。“焙茶师傅没有福,时常暗中自偷哭”,一句流传已久的山歌,唱出焙茶人的个中辛酸。
我们在青楼中穿行,行进中小pan给我们讲述着茶叶的制作经过:鲜叶----晒青----做青(摇青和静置)----杀青----揉捻----干燥----捡杂----烘焙-----包装----成品。没想到这里的茶叶烘焙过程居然如此不同寻常,武夷山“青楼”的岩茶可不是那么容易喝的。
青楼
武夷山溪
青楼一层
青楼二层
放茶叶的竹篾
新鲜茶叶杀青的蒸屋
检查竹篾
武夷山茶

